If You’re Busy, You’re Doing Something Wrong!
上世纪90年代初(1990),德国三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三名教授从Universität der Künste(历史悠久的音乐学院)挑选了两组学生参与实验。
第一组学生可以说是在小提琴演奏方面专业人士,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将来会成为专业的音乐家。所以称这一组为“精英组”
另一组学生在小提琴演奏上稍显业余,他们今后可能当音乐老师。这一组称为“业余组”。
这三名教授对这两组学生进行详细的采访,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显而易见的猜测:精英组比业余组更精于小提琴演奏是因为,精英组花费的时间更长,更加努力。业余组则更加享受生活,浪费了练习的时间。
但事实证明,故事并不是像我们想象这样。
01
接下来我们详细剖析一下“精英模式”
根据三名教授的记录,两组学生在小提琴练习上的时间相似,差距不大。每周50个小时左右。
这就明显的驳斥了我们上面的假设,精英并不比业余努力,花费的时间也不长。
但是记录中发现,精英组花费在“刻意练习”的时间比业余组高三倍。
刻意练习指的是,他们知道自己在小提琴演奏上的劣势所在,从而刻意专门练习,在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02
但实验研究远远不止这些。
三名教授还研究了这些学生如何安排他们的练习计划。业余选手一天的时间分配比较平均。
然而精英组则明显的把练习时间分为早晨和晚上两个练习高峰。
这表明劳逸结合使两组学生产生了差异。
比如:精英组每晚的睡眠比业余组多一个小时。
另外,研究人员同样记录的两组学生主动休闲娱乐的时间。这项主观放松的指标中,精英组比业余组要放松的多。并且在精英组中,越厉害的选手越轻松。
Hard Work is Different than Hard to Do Work
03
总结一下三位教授得出的结论:
业余组和精英组在小提琴上练习的时间一样,每周50个小时。
但是业余组并没有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刻意练习”的时间比精英组少三倍)。
而且他们分散自己的工作,这样他们在休闲和睡眠的时间就相对较少。同样压力也就更大,很难对小提琴产生兴趣。
研究人员反复发现这种现象,Hard Work 和 Hard to do Work 是不同的。
Hard Work指的是刻意练习,刻意反复的练习虽然枯燥无味,每天不需要做太多(精英组每天做3.5个小时,每天分两次),但它可以给你带来技术上十足的进步,从而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动力。虽然练习枯燥,但内心不会浮躁。
Hard to do work则在于身心的消耗。它使你每天在虚假的忙碌下疲于奔命。就像受访的业余组一样,每天都很疲惫和亚历山大,但是跟真正的成就毫无关系。
04
该研究还有一项重要的结论:
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工作者,如果想要多彩的人生,那么这种疲惫的“996”就是你人生的最大障碍。
如果你每天都从早忙到晚,长期处于高压之下,那么你就像研究中的业余组选手,而不是精英人员。
美好的生活是建立在Hard Work上,而不是建立在Hard to work上。
如果我们细细想来,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年级中总有一些“尖子”。经常看到他们“玩儿”,但成绩总是比那些每天从早到晚学习的人好。
上学的时候我们就是无知的重复着老师给我们课余作业,而不是“刻意练习”自己的薄弱环节。现在则是在“老板”的趋势下,每天疲惫的应付着996工作制。即便想“刻意”提高一下自己的专业技术都没有时间。
这篇文章对我自己非常受用,所以也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也表示认同,那么请转发分享给别人。
每天只花少量时间,专注在你想做的事情上,然后开开心心的享受剩余的时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