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TV2上有一篇关于“中国人代购奶粉的报道”,我也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会尽量按照原文的翻译,有些我自己的观点我会“标红”。当然这篇文章是写给丹麦人看的,所以视角会有些不同。
以下是TV2正文:
图片由奥胡斯大学拍摄,一位博士生Meina Jia Sandal研究代购与中国消费者。
代购现象可谓是一个灰色市场,没有人知道这种方式是否合法。(我知道中国那边是合法的,但丹麦目前还没有规定,如果通过正规国际贸易的方式,而不是从超市扫货,肯定是合法的)
如果到其他国家旅行,大家都欢迎把当地的特产放到行李箱,带给自己的亲戚朋友。
丹麦的一种产品价格几乎是一半,虽然型号不同。
这种产品就是“婴儿奶粉”,起码中国人自己这么认为。
“这是一门大生意,中国几乎所有的中产阶级都知道代购”
这是奥胡斯大学博士生 Meina Jia Sandal在新闻稿中提到的。
这里是这位博士生的全稿(这里面故事比较全面):
https://via.ritzau.dk/pressemeddelelse/kinesiske-foraeldre-importerer-dansk-modermaelkserstatning-i-stor-stil?publisherId=12670508&releaseId=13607268
他们开始对奶粉和欧洲的其他产品感兴趣,以至于代购成为一种产业。
这是一门大生意
这种现象就是“代购”,翻译成丹麦语就是:“at købe på vegne af”
代购者需要到到丹麦的超市,找到购买的奶粉,然后拍照。
如果有人对这些产品感兴趣,那么代购者就购买这些产品,然后在罐底标记好名字,寄给中国。
除了购买的成本和物流成本外,代购者会加上一部分服务费,这样生意就跑起来了。奥胡斯大学教授Anders Sybrandt Hansen解释到。
“代购是从亲戚朋友开始的,慢慢的发现中间有不错的利润,就有机会成立一个公司。”
“这是一门大生意,中国几乎所有的中产阶级都知道代购”
对自己国家食品安全的担忧
Anders Sybrandt Hansen解释说:丹麦的奶粉大受欢迎,中国人不远万里来丹麦购买奶粉,是信任的问题。
如果中国消费者确认这些奶粉丹麦生产的,并是销售给丹麦人的,那么他们就相信这些奶粉没问题。
这是因为中国过去15年,发生过很多次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婴幼儿奶粉安全丑闻。
他说,这就导致中国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市场极度不信任。
灰色市场
同样,价格也起着作用。
在中国800g的奶粉差不多400克朗,而在丹麦600g的奶粉只要80克朗。
因此,经济利益推动来市场发展,据Meina Jia Sandal所说,这在丹麦乳制品公司Arla可以感觉到,代购占了他们“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她在她的新闻稿中说:“代购现象可谓是一个灰色市场,没有人知道这种方式是否合法。”
全球现象
Anders Sybrandt Hansen说,代购并不只是在丹麦,这是一个全球现象。
中国消费者尝试到他们认可的、权威的、质量有保证的市场购买产品。
如果中国人希望在巴黎而不是在上海购买Louis Vuitton,那么同样是对产品真伪的信任问题。
这篇文章中规中矩,介绍了代购现象,和分析了原因。但并没有聊丹麦人的看法。
前面分享的博士生的全稿写的更详细,有兴趣的可以读读。
不过最后我还是建议:买家和代购,最好不要到超市扫货,影响别人生活就不好了。
只要在丹麦的公司,就很少弄假货,否则就被丹麦政府罚死了。信任是很难建立,但走正规的批发、零售渠道也没有问题。
也正是由于代购,才给Arla打开了中国市场,没有代购的宣传,想必现在没几个中国人知道Arla这个品牌。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