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丹麦的华人小朋友周末都忙些什么?答案可能跟国内差不多:家长开着车,带着孩子奔波于足球场、游泳池、羽毛球馆,或者去学钢琴、小提琴、架子鼓,培养点音乐气质。不过,丹麦的小朋友有一项活动特别不一样,却几乎人人都参加——那就是“学中文”。
周年庆撞上3·15,灵比中文学校放大招
今天本该是国内“3·15晚会”的日子,可在丹麦灵比中文学校,却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就在灵比市 Virum 校园音乐厅,华侨图书馆·梅蘭书院携手灵比中文学校,揭幕了丹麦首家中文图书漂流站。首批上架 300 多册中文书,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学,再到儿童读物一应俱全。从此,学校的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沉浸在中国文化的海洋里。
这所学校成立才一年,居然就成了海外图书交流的第一站,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更让人意外的是,连驻丹麦大使王雪峰和夫人,都抽空和全校师生一起,庆祝学校一周年。这排场,足以证明“灵比中文学校”有多不简单!
感谢老师:她们让孩子爱上中文
过去一年,我每周都带女儿去灵比中文学校学中文。最让我欣慰的,是她告诉我:“我喜欢中文课的老师,所以每周六都想去!”这让我感动,也让我行动——半年前,我自己也加入了学校的教师队伍。女儿从中文课里受益,我当然也得出一份力。
当了老师后,我才真正感受到每位老师的付出。她们不仅教语言,还传递文化,用心撑起了学校的口碑(当然也包括我,哈哈)。想知道都有哪些厉害的老师?戳这里看看吧:https://zhongwen.dk/teachers/。
学校还在壮大,我们热切期待更多热爱中文教育的老师加入,和我们一起打造丹麦顶尖的中文教育平台。有意者请将个人简介发送至:info@zhongwen.dk。
感谢理事:一群家长的无私奉献
没有灵比中文学校理事们的努力,就没有今天的学校,也就没有我女儿学习中文的机会。在丹麦,公益协会多如繁星,而这些理事正是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他们也是学生家长,深知如果自己不站出来,孩子可能就失去这样一个优质平台。他们用行动,让中文教育在丹麦扎根。
学校也欢迎更多有志之士参与理事竞选,在“灵比中文学校”的成长故事里,留下你的印记。
感谢家长:学校的支柱与惊喜
学校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支持。每次活动,他们是主力军;老师生病时,总有家长挺身而出。老师和理事,很多也来自家长队伍。他们的付出,最终都回馈给了孩子。更厉害的是,这些家长藏龙卧虎,为学校带来了丰厚资源。比如,一位家长牵线搭桥,让学校拿到了英伟达对教育协会的资助,简直是大手笔!
感谢捐赠:文化桥梁的搭建者
除了英伟达,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丹麦华人议员王海迪,她以个人名义慷慨捐助。华侨图书馆·梅蘭书院更是功不可没,搭建起海内外的文化桥梁。Lyngby Kommune 是学校的最大后盾,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回馈社区,让丹麦本地孩子也来学中文。大使馆则是海外华人的坚强后盾,课本、活动支持都少不了他们。这次大使夫妇牺牲周末时间参加活动,更是对学校的高度认可。
未来:让中文在丹麦开花结果
教育离不开资源,“灵比中文学校”欢迎社会各界资助,也期待与国内公益组织开展交流项目。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丹麦的华人能参与进来——无论是做学生、家长、老师,还是理事。只要我们目标一致:让孩子学好中文,传承文化。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