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一场关键的拷问即将来袭
3 月 18 日,丹麦航运巨头 AP Møller-Mærsk(以下简称马士基)的年度股东大会即将在哥本哈根召开。然而,这场会议的气氛恐怕不像往年那么轻松。作为美国《华尔街日报》形容的“全球供应链的风向标”,马士基正面临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集体“灵魂拷问”:八年战略转型,570 亿丹麦克朗砸下去,为何物流业务还是扶不起的阿斗?董事会主席 Robert Uggla 和 CEO 文森特·克莱尔(Vincent Clerc)将如何应对这场信任危机?让我们一探究竟。
转型八年,马士基为何还在“泥泞中跋涉”?
回顾 2016 年,那是个充满戏剧性的转折点。当时的董事长 Michael Pram Rasmussen 喊出“一切都岌岌可危”,宣布马士基要“大破大立”。这家百年老店决定砍掉油气业务等“旧枝”,专注打造一个“全球综合运输与物流集团”。从港口到仓库,从海运到陆运,马士基要给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目标很明确:摆脱海运费率波动的老路,通过陆上物流赚稳定钱。
为此,马士基豪掷 570 亿丹麦克朗,收购了 11 家物流公司,包括 2021 年的 LF Logistics 和 2022 年的 Pilot Freight Services。然而,八年过去,投资者却笑不出来。物流业务不仅没成为“摇钱树”,还频频掉链子。分析师 Tan Hua Loo 一针见血:“马士基表现很差,投资者耐心快没了。”数据显示,自 2021 年以来,物流业务 15 个季度中有 10 个没达标,最近 9 个季度更是有 9 次失手,营业利润率目标 6% 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投资者的三大不满:目标落空、协同疲软、透明度欠奉
第一,目标一再落空。 2018 年,前 CEO Søren Skou 豪言五年内平衡海陆业务收入,结果 2019 年就改口“求稳”。后来定的“物流年增 10%、利润率 6%”目标也没兑现。Morningstar 分析师 Ben Slupecki 吐槽:“马士基花了大钱,却没榨出应有的回报。”
第二,协同效应呢? 马士基想让老客户多买物流服务,可疫情后市场变了,大客户自己搞定比交给马士基还省心。2022 年报吹嘘“77% 增长来自前 200 大客户”,2024 年报却连提都不提。Carnegie 分析师 Dan Togo 无奈:“这协同效应,怕是过期了。”
第三,投资者看不透。 马士基变身“新公司”不假,但财报里的数字冷冰冰,物流业务的“内功”咋样,外人一头雾水。一位匿名机构投资者抱怨:“他们得证明这战略真行,我们啥也看不见!”股价更惨,跌到“废品价”以下,市场估值连账面资产一半都不到,信任危机可见一斑。
马士基的辩解与希望:CEO 喊“基础已成”
面对质疑,CEO 文森特·克莱尔 2 月财报时硬气回应:“我们能行,2025 年一定达标!”他甩锅给两件事:一是扩张太快,运营跟不上;二是疫情等外部乱局拖后腿。不过,他也打包票:“技术融合、员工磨合这些硬骨头啃完了,基础已成,现在是执行的时候!”马士基还透露,今年一季度以来,物流业务利润逐季改善,技术优化和市场接受度也在提升。
Carnegie 的 Dan Togo 倒是给点希望:“市场低迷撞了马士基一下,但 6% 利润率不是不可能,4-7% 是行业常态。”问题是,投资者等得起吗?
股东大会前瞻:Robert Uggla 能否稳住军心?
3 月 18 日下午 3 点,股东大会上,Robert Uggla 得站出来交作业了。去年的大会上,他还在谈“整合收购公司,实现协同效应”,今年呢?投资者最想听一句:“这战略到底行不行?”马士基营收 3800 亿丹麦克朗、员工超 10 万,是丹麦经济支柱,可股价低迷、物流业务不振,股东们急了。
Akademikerpension 的投资总监 Anders Schelde 直言:“我们早就怀疑他们能不能搞定这么大规模的收购和整合。”Nordic 投资公司 Sindre Sørbye 更狠,已清仓马士基股:“花了这么多钱,还只是个挂着物流腿的航运公司。”11 月的资本市场日,马士基承诺“揭秘更多”,可在那之前,这场大会是关键一战。
结尾:马士基的未来,路在何方?
从 2016 年的豪情万丈,到如今的信任危机,马士基的转型路走得跌跌撞撞。570 亿打造的物流梦,能否摆脱海运波动的“紧箍咒”?Robert Uggla 和 Vincent Clerc 能拿出啥硬货稳住投资者?这场股东大会,或许是马士基证明自己的“生死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