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哥本哈根的Vilhelm Lauritzen航站楼人声鼎沸。一场科技盛事正在上演:丹麦全新超级计算机Gefion正式启动。国王弗雷德里克、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商界精英和顶尖科学家齐聚一堂,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然而,镁光灯下,一位新面孔格外引人注目——她是Nadia Carlsten,丹麦人工智能创新中心(Dcai)的掌门人,Gefion的“掌舵者”。
Nadia Carlsten是谁?在丹麦,她的名字或许还未家喻户晓,但她的履历足以令人叹服:伯克利工程学博士,亚马逊云计算前高管,美国国土安全部商业化负责人,Sandbox产品副总裁。如今,她带着硅谷的经验和全球视野,站上了丹麦科技的最前线。
半年后的今天,Nadia深入探讨,她对丹麦企业与人工智能的现状提出了尖锐洞察:
- 丹麦企业缺乏紧迫感,必须大规模拥抱AI,否则将被甩在身后;
- 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打开商业新视野的钥匙,需要好奇心与胆识;
- 欧洲和丹麦若能另辟蹊径,仍可与中美一争高下。
Gefion:丹麦的“超级大脑”为何无人问津?
Gefion不是普通的计算机。它拥有1528个英伟达H100 Tensor Core GPU,在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中排名第21,是北欧最强大的计算“怪兽”。由Novo Nordisk基金会(85%)和Eifo(15%)联合资助,Gefion向学术界和企业敞开大门,旨在推动丹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
Nadia用工业革命作比喻:“当年没有工厂和铁路,你就无法参与工业化。今天,没有超级计算机,即使你有顶尖人才和创意,也会被计算能力更强的对手碾压。”她坚信,Gefion是丹麦创新的命脉,能让中小企业和研究者与全球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
然而,现实却令人尴尬。尽管Gefion声名在外,丹麦企业却鲜有问津。Nadia坦言:“很多公司知道它的存在,看过启动仪式的盛况,但他们不知道自己可以用,甚至不知道从何下手。”她呼吁,企业需要更多引导,而Dcai也在努力填补这一鸿沟。
AI不是“加速器”,而是“放大镜”
在Nadia看来,人工智能的价值远不止效率提升。她警告丹麦高管:“如果你们只把Gefion当作计算加速器,那就太小看它了。1528个GPU不是让你做旧事更快,而是解决以前不敢想的大问题。”
她举例,全球AI热潮中,ChatGPT的成功不仅靠技术,更靠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同样,Gefion的算力能让企业重新审视业务,发现隐藏的机会。“这需要你跳出舒适区,用好奇心和创造力去实验,而不是墨守成规。”
Nadia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如果我有60分钟解决问题,我会花50分钟理解问题。”她补充道:“AI的价值在于帮你看清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给答案。”对CEO们来说,这意味着AI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战略思维的革命。
丹麦的隐忧:慢一步,输全局
丹麦以数字化领先著称,但在AI应用上却显露疲态。据麦肯锡2024年报告,欧洲企业在AI投资和部署上普遍落后于美国和中国,而丹麦尤甚。Nadia对此忧心忡忡:“如果现在不行动,生产力红利将拱手让人,下一代人才也可能跟不上AI时代。”
为何如此?她分析,丹麦企业并非不重视AI,而是被它的“神秘感”吓退。“AI被捧得太高,大家怕出错,反而不敢尝试。”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往往“先试再说”,这种紧迫感和冒险精神正是丹麦所欠缺的。
Nadia建议:“从小处入手,别怕失败。AI的经济潜力已被无数研究所证实,慢一步的国家和企业注定掉队。”
欧洲的翻盘机会:不拼钱,拼创意
面对中美在AI领域的巨额投入,欧洲和丹麦是否已无望?Nadia却乐观:“这不是一场资本赛跑,而是一场创意较量。模仿别人只会输得更惨,我们要找到自己的路。”
她指出,欧洲的优势在于数据和专长。以丹麦为例,其公共医疗系统积累了数百年的高质量数据,若与AI结合,可催生全球领先的健康科技解决方案。“Gefion不是要造新模型,而是要把算力交给创新者,让他们在本地知识上开花结果。”
Nadia还提到中国Deepseek的启示。这家公司2025年初以低成本打造出顶级语言模型,证明AI的部分技术已“平民化”。“这对丹麦是利好,”她说,“技术门槛降低,意味着我们可以靠创意取胜,而非单纯堆砌资源。”
结语:别等了,行动吧!
Nadia Carlsten的到来,为丹麦科技界吹来一股新风。她不仅带来了Gefion这台“超级大脑”,更带来了对未来的大胆构想。她警告企业:再不拥抱AI,就会被时代抛弃;她也激励大家:用独特优势,丹麦和欧洲仍有逆袭可能。
“AI不是资本的游戏,而是创新的舞台。”她最后说道,“丹麦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高素质的人才,现在需要的,是迈出那一步的勇气。”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