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出行的大潮中,丹麦以其短途交通便利和密集的充电网络,似乎是电动车的“天然沃土”。然而,相比邻国挪威,丹麦的电动车普及率却显得有些“慢热”。根据租赁公司Arval最新发布的《2025年移动出行观察报告》,丹麦在绿色转型中位居欧洲前列,但与挪威相比,仍有至少三年的差距。究竟是什么让丹麦稍显落后?又该如何加速追赶?
丹麦的电动车成绩单:进步显著,仍需努力
Arval对28个国家、8061名汽车与移动出行行业决策者的调研显示,丹麦在电动车推广方面表现不俗。76%的丹麦企业已采用或计划在三年内引入电动车,这一比例在欧洲排名第七。2022年以来,拥有至少一辆电动车的企业比例从19%增至24%,23%的企业已安装充电桩,另有21%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安装。
然而,与挪威相比,丹麦的电动车市场份额却像是“穿越”回了三年前。2025年4月,挪威新车注册中电动车占比高达97%,甚至在北部寒冷的芬马克地区达到98%。相比之下,丹麦的电动车市场数据与2022年的挪威相当,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厢式货车,都落后约三年。
Arval丹麦CEO迈克尔·贝纳卜达拉(Michael Benabdallah)对此感叹:“丹麦是个小国,冬季不冷,地形平坦,理论上比挪威更适合电动车发展。但挪威在极端环境下仍能做到电动车近乎全覆盖,实在令人震撼。”
挪威的成功秘诀:政策先行,激励到位
挪威的电动车热潮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数十年的政策积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挪威主要政党就达成跨党派共识,致力于打造更绿色的车队。他们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包括:
免除电动车注册税和增值税;
允许电动车使用出租车和公交专用道;
提供免费停车以及渡轮和道路通行费五折优惠。
尽管部分优惠已逐步取消——如对超过50万挪威克朗的电动车重新征收25%增值税,以及要求缴纳拥堵费——挪威的电动车市场已形成强大惯性。贝纳卜达拉指出:“挪威证明了电动车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蓬勃发展,这对其他国家是巨大的启发。”
丹麦的挑战:充电焦虑与观念转变
为何丹麦未能像挪威一样快速普及电动车?Arval的报告揭示了几个关键瓶颈。首先,35%的受访企业认为公共充电桩不足是主要障碍,这加剧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尽管丹麦的充电网络相对完善,但与挪威的超高密度相比,仍有差距。
其次,企业用车习惯的转变需要时间。过去,总拥有成本(TCO)是企业选择公司车辆的首要考量,但2025年的报告显示,40%的企业已将“降低环境影响”作为引入电动车的主要动机。这一观念的转变推动了电动车的普及,但部分早期采用低续航电动货车的企业因冬季续航不足而重返柴油车,这也为电动车的可靠性蒙上阴影。
贝纳卜达拉分享道:“五年前,企业可能在柴油版帕萨特和插电混动车之间选择。但今天,电动的大众ID.7不仅更便宜,性能也毫不逊色,答案显而易见。”他还提到,坚持使用柴油车的员工如今往往需要自行承担更高的成本,因为企业越来越倾向于电动车。
加速绿色转型的“丹麦方案”
要进一步缩小与挪威的差距,丹麦需要更积极的行动。Arval提出了几点建议:
扩大充电设施:鼓励企业在员工家中和工作场所安装充电桩。目前,丹麦员工在工作场所充电电动车免税,这是一大优势,但家用充电桩的普及仍需加强。
推广成功案例:通过任命电动车推广“大使”,分享成功企业的经验,消除续航焦虑。例如,即使电动货车在冬季的WLTP续航从300公里减半,对于日常短途工作也绰绰有余。
优化税收政策:借鉴挪威的经验,进一步降低电动车的购置成本,或通过税收优惠激励企业更新车队。
此外,Arval的报告显示,确保“更负责任的驾驶”是2025年车队管理者面临的五大挑战之首。这意味着,电动车的推广不仅关乎技术,更需要文化和行为的转变。
结语:向挪威看齐,丹麦的绿色未来可期
丹麦在电动车领域的努力有目共睹,但挪威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政策激励、基础设施完善和观念转变缺一不可。挪威在极端环境下实现了电动车近乎全覆盖,丹麦完全有条件迎头赶上。
未来三年,丹麦能否缩小与挪威的差距?答案或许就在于我们是否能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绿色出行。你对电动车的未来有何期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