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Mikkel Rasmussen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年轻并不意味着对未来无动于衷。从小学会存钱的他,如今亲自管理自己的养老金,为未来的退休生活铺路。希望用他的故事激励更多年轻人提前规划财务自由。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从小存钱到掌控养老金
家住丹麦Haderslev的Mikkel Rasmussen自称有点“控制狂”。早在25岁通过工作获得养老金计划时,他便开始研究如何亲自管理这笔将伴随他未来几十年的财富。与其将责任交给养老金公司PFA,他选择自己掌控投资方向。Mikkel说:“如果你能掌控局面,就不会为未来担忧,因为你清楚自己手里的资源,而不是一片迷雾。”
作为一名金融经济学毕业生,Mikkel如今在GF Forsikring保险公司担任顾问。他的职业背景让他对财务管理充满信心,但他强调,掌控养老金的核心在于责任感:“我从小被教育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退休规划也是其中一部分。与其等待别人来救我,我更愿意自己采取行动。”
年轻人的新趋势:主动管理养老金
Mikkel并非个例。越来越多20至30岁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管理自己的养老金。据《Børsen》报道,过去五年,PFA中选择自行投资养老金的30岁以下年轻人数量增长了378%。在Danica养老金公司,1990年后出生的人群中,主动管理投资的比例也从2021年的3%激增至2025年的20%。
PFA私人经济学家Camilla Schjølin指出,年轻一代的财务意识显著增强,他们希望成为“自己财务的主人”。这种趋势反映了年轻人对未来的主动规划,以及对财务自主的追求。
从存零花钱到买Game Boy的启示
Mikkel的理财习惯源于童年。和其他孩子不同,他没有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立刻花在糖果上,而是存进储钱罐,藏在安全的地方。他很快发现,存钱能让财富慢慢积累,最终他用攒下的钱买了一台Game Boy,而不是零星的糖果。这种“延迟满足”的习惯影响了他对养老金的看法:通过长期坚持,小额投入也能带来显著回报。
简单而“无聊”的投资哲学
五年前,Mikkel决定亲自管理PFA的养老金时,他定下了一个原则:投资要“简单且无聊”。他选择将资金投入MSCI ACWI指数基金,这是一种被动投资基金,分散投资于全球各地的公司股票。Mikkel解释说:“我不相信主动投资一定优于被动投资,所以我选择了被动基金。”
他认为,好的投资应该是简单、透明且低风险的。目前,他的养老金表现令他满意,他希望这笔投资能在未来几十年持续增长,为退休生活提供保障。
为什么年轻人需要关注养老金?
对许多29岁的年轻人来说,退休似乎遥不可及,但Mikkel认为,提前规划能显著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他说:“对同龄人来说,这可能是个无聊话题,但对我来说,掌控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能减少意外的发生。”通过主动管理养老金,他不仅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还能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
Mikkel的故事提醒我们,养老金不仅是老年人的话题。无论你是20岁还是30岁,尽早行动都能让未来的选择更自由。正如他所说:“与其十年或二十年后才开始考虑,不如现在就掌控自己的未来。”
结语:从小习惯到大未来
Mikkel Rasmussen用童年的存钱习惯,延伸到如今对养老金的主动管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年轻人如何通过自律和规划实现财务自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财富管理不需要复杂,简单而持续的努力就能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你是否也考虑过为退休提前规划?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或经验!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