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人们对职业前景的担忧。亚马逊CEO安德鲁·贾西曾表示,AI将接管更多工作岗位;数字化部门也宣布,到2035年将通过技术节省5000万个小时的公共部门工作时间,相当于3万个全职岗位。然而,专家们指出,尽管AI技术日新月异,仍有一些职业和技能因其独特的人性特质而难以被取代。有心的读者可以向这些方向靠近,保证我们在这列快速AI列车上不被甩下去。
决策者:人类判断力的核心角色
领导者、法官等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职业,因其对人类判断力的依赖而难以被AI取代。芝加哥大学研究AI和自动化对职场影响的学者安德斯·胡姆卢姆(Anders Humlum)表示:“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决策,但最终仍需人类来拍板。”领导者需要在复杂环境中权衡利弊、承担责任,而这些能力超出了AI的范畴。无论是企业高管还是司法工作者,他们的决策往往涉及伦理、情感和长期战略,这些都是AI难以企及的领域。
创意工作者:人类灵感的独特火花
虽然AI在生成艺术、音乐或文本方面表现出色,但人类的创造力依然无可替代。奥尔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莱娜·唐加德(Lene Tanggaard)指出:“人类创造力具有自发性,往往在与他人的协作中迸发,这是机器无法完全模拟的。”无论是艺术家、作家还是设计师,人类的创意过程包含情感、直觉和文化背景,这些因素赋予作品独特的“人性神经”,是AI生成内容所欠缺的。
手工艺人:精细技能的守护者
体力劳动和精细技能的职业,如画家、农民、厨师或发型师,因其对复杂动作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短期内难以被AI取代。胡姆卢姆表示:“机器人技术需要重大突破才能胜任这些工作。”未来学家克里斯蒂安妮·维洛(Christiane Vejlø)补充道,精细的运动技能和个性化服务是AI难以模仿的。例如,厨师在烹饪中融入的个人风格和情感,是技术无法复制的独特体验。
关怀职业:温暖人心的力量
护士、按摩师、理疗师等关怀类职业因其对人际互动和情感支持的依赖,难以被AI取代。维洛强调:“走进病房,握住病人的手,与他们交谈——这些是AI无法完成的。”人类的情感联结和温暖的肢体接触是医疗和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是医院的护士还是幼儿园的教师,他们提供的不仅是技术服务,更是情感支持。
AI专家:技术背后的守门人
随着AI的普及,对AI技术专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奥尔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约翰尼斯·比耶瓦(Johannes Bjerva)指出,AI可能被植入偏见,例如在语言模型中被用于宣传特定政治议程。因此,懂得识别和纠正AI缺陷的专家至关重要。胡姆卢姆也表示:“你不会被AI取代,但可能会被擅长使用AI的人取代。”未来的职场将需要更多懂得开发、优化和监管AI技术的人才。
质量审查者:确保AI输出的可靠性
AI生成的输出需要人类进行质量把关。比耶瓦举例,AI可能生成医疗记录,但医生仍需核查其准确性。职业顾问皮娅·拉文(Pia Ravn)强调:“AI依赖于专业人士的知识,以确保其输出的可靠性并解决复杂问题。”无论是医生、工程师还是其他领域的专家,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批判性思维都是确保AI应用效果的关键。
人文学科从业者:守护人类价值
牧师、教师、哲学家等人文学科从业者因其在伦理、文化和情感领域的独特作用,难以被AI取代。维洛认为,这些职业构成了“教育层”,确保技术发展不会削弱人类的核心价值。例如,她提出:“很难想象有人会选择让AI主持葬礼,而不是由牧师来完成。”此外,随着AI生成内容的泛滥,人类创作的价值将更加凸显。维洛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人类制造”的标签,以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和情感价值。
娱乐行业:人类故事的魅力
尽管AI可以生成音乐、歌词或电影,但专家一致认为,娱乐行业仍将以人类创作为核心。胡姆卢姆指出,人们更倾向于欣赏由人类创作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承载了真实的情感和故事。唐加德补充说:“AI生成的内容缺乏人类的情感内核。”随着“死网”(充斥AI生成内容的互联网)现象的加剧,人类创作的独特性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结语:做更“人性”的人
维洛的一句话或许最能概括AI时代的职业趋势:“如果你像机器人一样行事,那么你的工作可能会被取代。”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的独特价值——决策力、创造力、情感联结和专业知识——将成为职场中最宝贵的资产。无论是需要人际互动的关怀职业,还是需要深度思考的人文学科,这些领域都提醒我们:技术的未来需要人类的智慧与心。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