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外籍劳工政策迎来新变化
近日,丹麦政府传来重磅消息:自由党(Liberal Party)、温和党(Moderates)和社民党(Social Democrats)达成一致,将大幅降低企业招聘非欧盟/欧洲经济区(EEA)外籍劳工的薪资门槛。这一新政预计于下周一正式公布,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丹麦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灵活性;但与此同时,工会和业界也对可能的“社会倾销”风险保持警惕。这项新政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让我们一探究竟。
新政亮点:薪资门槛降至30万克朗
根据TV 2和DR Nyheder的报道,丹麦政府即将推出的“认证计划”(certification scheme)将把企业招聘非欧盟/EEA国家外籍劳工的年薪门槛从目前的51.4万丹麦克朗大幅降低至30万丹麦克朗。这一变化将适用于来自16个特定国家的劳工,包括:
丹麦十大投资伙伴国:如美国、中国、印度、巴西等;
欧盟候选国:如乌克兰、摩尔多瓦、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等。
这项政策的目标是帮助丹麦企业在低失业率的环境下更轻松地获取外籍劳动力。根据政府2022年12月制定的执政基础,这一计划旨在“在失业率低的情况下,方便企业获取外籍劳动力”,同时确保外籍劳工享有受监管的薪资和工作条件。
背后的博弈:企业和工会的平衡
这项新政的出台并非一帆风顺。自2022年底以来,政府内部就外籍劳工政策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最终,政府与丹麦雇主协会(DA)和丹麦工会联合会(FH)达成一致,共同制定了这一方案。
为了防止“社会倾销”(即通过低薪外籍劳工压低本地工资水平),新政加入了多项“内置制衡机制”:
仅限有集体协议的企业:只有签署并遵守集体劳动协议的企业才能享受这一较低薪资门槛,确保外籍劳工的工作条件符合丹麦标准。
名额限制:每家企业每年最多可招聘10名全职外籍劳工。
身份管理:外籍员工需在工作场所携带身份证件,便于监管。
丹麦工会3F的主席Henning Overgaard在接受《Børsen》采访时强调:“绝不能让外籍劳工被贪婪的雇主利用来压低工资。集体协议和劳动法规是保障丹麦劳动市场公平的最佳方式。”
新政影响:有限但意义深远
尽管新政看似为企业打开了方便之门,但其实际影响可能较为有限。据政府部门的估算,到2030年,这项计划每年仅会增加约550名外籍劳工。这一数字在丹麦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中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某些特定行业(如科技、制造业等)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此外,这项政策也反映了丹麦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间的平衡尝试。一方面,丹麦希望通过吸引来自美国、中国、印度等国的专业人才来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监管和集体协议,确保外籍劳工不会对本地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
为什么选择丹麦?
对于外籍劳工来说,丹麦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工作机会,还在于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和公平的劳动环境。新政的推出进一步降低了进入门槛,尤其是对于来自欧盟候选国的劳工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融入欧洲市场的绝佳机会。
对于企业来说,30万克朗的年薪门槛意味着更低的招聘成本,同时仍能吸引到高素质的国际人才。这对于丹麦的初创企业、科技公司以及需要国际化视野的行业尤为重要。
结语:机遇与挑战并存
丹麦政府的新政无疑为企业和外籍劳工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伴随着严格的监管和工会的高度关注。在全球化和本地利益之间,丹麦正试图找到一条平衡之路。未来,这项政策能否真正为经济注入活力,同时维护劳动市场的公平,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你对外籍劳工新政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TV 2、DR Nyheder报道
《Børsen》相关报道
丹麦政府2022年执政基础文件
评论
发表评论